
我省醫保部門工作人員在社區宣傳跨省就醫備案和報銷等政策。
本報記者 洪懷峰 文/圖
“方便,不用回贛州,我在廣西桂林就可以報賬。”12月3日,今年84歲的老人郭達州,談及自2017年后,不用為了醫保報銷在贛州與廣西兩地奔波,臉上洋溢著笑容。
郭達州老人的幸福,得益于我省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效。自2017年4月10日,我省正式啟動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以來,很好地解決了參保群眾異地就醫“看病難、墊支多、報銷繁”的問題。截至11月29日,全省共有754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住院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較好地保障了參保群眾的異地就醫需求,解決了跨省就醫群眾多年來醫保報銷的痛點和難點。
醫保異地直接結算,墊付和跑腿報銷成歷史
吉安市永新縣居民賀冬梅,自2014年患胃癌后,經常去上海等外地城市就診。
“那時沒有異地就醫直報,我只能先墊付醫藥費,然后回永新報銷。”賀冬梅說,這種報銷模式導致報銷周期長,墊付壓力大,特別是兩地往返奔波十分勞累等,因此醫保異地直接結算,成了賀冬梅的一個期盼。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賀冬梅的期盼終于得到實現。賀冬梅記得在2017年10月,永新縣醫保部門告訴她,轄區患者去外省醫院就醫住院,可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政策真貼心,跨省就醫住院時患者只需支付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醫保支付費用由醫保部門與就醫的醫院直接結算,對我們大病患者來說猶如雪中送炭。”賀冬梅說。
據了解,跨省異地就醫結算,主要惠及4類人群:常駐異地工作人員,指用人單位派駐外省工作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指在外省居住生活的人員;異地安置退休人員,指退休后在外省安居并遷入戶籍的人員;異地轉診人員,因當地醫療機構診斷不了或者可以診斷,但是治療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醫的患者。2017年以來,我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范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了政策紅利。截至11月29日,全省共有754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住院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其中,今年新增約250家。今年1至10月,我省參保群眾共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6.62萬人次。
“互聯網+政務”服務,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跨省就醫不用墊付與跑腿的背后,得益于我省醫保部門不斷探索“互聯網+政務”服務,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撫州市電信局職工吳友春對此有著深切的體會。今年11月8日,他在北京旅游時突發腦梗,急需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
“我是通過網絡辦理的,當時我家人通過郵箱給撫州市醫保局發送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的急診病歷后,撫州市醫保經辦中心立即給我辦理了異地就醫聯網備案手續。”吳友春說。
同樣,今年8月5日,在廣東珠海幫兒子帶小孩的峽江縣巴邱鎮居民陳慧玲,患膽囊炎需要住院,希望能及時結算費用,于是她與峽江縣醫保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電話溝通,該局通過電話專線和異地就醫工作微信群,為陳慧玲辦理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讓她實現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吳友春、陳慧玲等參保群眾享受的服務,是我省異地就醫經辦服務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省醫療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醫保部門在2017年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實施后,就將如何提供便捷的異地就醫備案經辦服務列入重點。2018年根據各地異地就醫工作開展現狀,省醫保部門要求各級醫保經辦機構提供微信、APP、郵箱、傳真、電話等至少一種“不跑腿”非窗口經辦方式,切實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19年按照國家異地就醫工作部署,全省醫保部門逐步與國家異地就醫備案微信小程序和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對接,為參保人員提供統一的跨省異地就醫備案線上渠道。這項工作開展以來,目前已有省本級、萍鄉、新余、贛州、景德鎮、鷹潭、宜春、撫州、九江、南昌、吉安11個統籌區正式接入國家備案小程序。截至11月22日,共有1.64萬人次通過國家異地就醫備案小程序或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申請異地備案。
“下一步,全省醫保部門還將通過‘贛服通’政務服務平臺,為參保群眾提供統一的省內異地和跨省異地就醫備案服務渠道。”省醫療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實現群眾到醫保部門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動動手指,服務到家。
- 1、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或“中國江西網”、“大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2、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截取、復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